□记者 袁婉君
8月2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对医保卡改革的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国家医疗保障局明确提出,此次医保卡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健全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全民医保制度,更好地解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保障问题,切实减轻职工医疗费用负担。《征求意见稿》的关键词是“门诊共济”,未来我国职工医保将迎来至少3个重大变化:一是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拟扩至家属;二是普通门诊费用也可以报销;三是单位缴费拟不再进入个人账户。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普通百姓对慢性病管理的需求日益提升,门诊慢性病治疗费用增长较快,医保卡改革抓住这一痛点,提出逐步将门诊慢性病纳入医保体系,提高支付比例,并做好与住院支付政策的衔接。首先纳入的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群众负担较重的慢性病,再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纳入。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从50%起步,随着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增强,该报销比例将逐步提高。医保卡这一新政的实施,一是有助于缓解住院治疗压力,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医保后,小病就不会去住院,之前那种为了报销小病治疗费用也住院的现象将逐步减少,住院治疗压力将得到缓解。二是有助于加强慢性病管理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及多发病、常见病纳入医保之后,将有助于患者强化慢性病的主动管理意识和意愿,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扩大个人医保卡的使用范围,有助于提高医保卡资金的使用效率。《征求意见稿》将医保卡的使用范围由本人扩大到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个人账户的资金还可以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的个人缴费。但个人账户的资金不得用于公共卫生费用、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其他支出。医保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累计结存已达8426亿元。这次医保卡的改革将激活这8000多亿元资金,提升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一个家庭来说,年轻人门诊次数少,账户结余资金多,而长辈则结余资金少,这样调剂使用就可以大幅缓解家庭的医疗负担。
这次医保卡改革的另外一项内容就是单位缴纳的30%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是统一进入医保统筹基金的池子,用于提高门诊保障的水平。这对那些单位缴纳多的人来说可能有点接受不了,意味着抽肥补瘦,但如果没有这部分的资金就不能实现门诊的共济保障。过去一般认为门诊都是小病,医疗费用低,个人负担得起,但现实并不是如此,门诊疾病费用不一定低,比如肿瘤的放化疗、器官移植门诊抗排异、白血病治疗等,所花费用往往比住院更高,负担更重。中国劳动和社会科学保障研究院研究员王宗凡表示,建立健全门诊保障,首要的是将减少划入个账的资金用于门诊共济保障,还要扩大职工医保门诊慢性病的范围,将费用负担重的门诊疾病纳入到支付范围。所以这次医保卡改革还需要广泛宣传,教育广大职工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和支持这项改革,只有医保统筹基金的规模做大了,才有可能实现提高门诊共济保障的改革初衷,才能真正夯实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