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上半年为止,华为已经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同时,华为刚刚进入的企业业务领域也让竞争对手“战栗”。
支持华为的人认为,这是华为的进取性和可怕之处,凡是华为进入的领域,没有不做到全球前三的;而华为的竞争对手则认为,这是华为的破坏性,凡是华为进入的领域,其他竞争对手都面临出局的风险。
有人说,无论是在展会上,还是在机场里,或者是在微博上,华为人总是一眼就能被认出来。
从20年前的2万人民币起家,到2011年收入规模超过2000亿元,究竟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推动着14万华为人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第一,或者走在成为世界第一的路上?
对于华为这样一家科技公司来说,技术的领先和投入对于确保成功必不可少,但是企业文化的作用更为关键。
“狼性”一直是外界对华为文化的最形象概括,但实际上,“狼性”文化对初创期的华为确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补充和融合,这已经不能代表华为文化的全部。
“狼性”
曾经一度,为了拿下重要客户或者重要订单,华为开创了免费赠送的竞标模式,这让华为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也让竞争对手震惊。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为了打击重要的竞争对手港湾网络,华为成立了“打港办”,但凡港湾参与的竞标,华为都要不计成本地拿下。
华为给人的印象是:目标明确,确定目标后,不计代价达到目标。凡此种种,外界称之为华为的狼性文化。
对于狼性文化,华为总裁任正非曾有过详细解释,他认为更全面准确的说法是“狼狈组织计划”,狼有敏锐的嗅觉、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坚持,而狈不能独立作战,但很有策划能力,很细心。
因此,华为做市场一定要有方向感,这是嗅觉,以及大家一起干,这是狼群的团队合作,要不屈不挠,不要一遇到苦难就打退堂鼓。
狼性文化的最主要表现是在销售和市场。华为1998年刚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时,往往是多年颗粒无收,但到现在为止,华为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已经超过70%。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无线等重点业务上。与中兴稳妥的全面投入相比,失去2002年左右小灵通机遇的华为果断、大胆地开始在无线业务上进行巨额投入。
直到2007年为止,华为在无线业务上的亏损超过40亿元,不过华为仍然“咬住不放”,到今天为止,无线业务已经成为华为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而且成为保证华为不会崩溃的重要保障。
狼性文化的另一面是奋斗文化。任正非从创立华为开始就一直强调:“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以奋斗者为中心。”这些思想至今仍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任正非通过“不让奋斗者吃亏”的制度保证了文化的持久和延续。目前,华为14万多员工中,总共有6万多员工持有华为股份,并借此分享华为的成长。
据记者了解,每年华为在配股之前,都会召开名为类似“如何分辨奋斗者”的会议,使配股规模与员工的奋斗程度直接挂钩,员工持股成为华为员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激励华为员工持续奋斗的制度保障。
进化
但是随着华为的发展,“狼性”文化也开始出现弊端,比如,“狼性”文化过于强调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一定程度破坏了市场规则,也不利于员工产生归属感。
同时,“狼性”文化适用于打江山的华为,它解决的问题是让华为如何活下去,但在华为已经成为全球前两大设备商之后,华为开始对企业文化做出新的调整和补充,摆在华为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活得更长久。
对于一些竞争对手而言,华为在一些项目的竞标上,报价已经远不如从前激进,甚至多次出现最高报价,这不仅出于华为应对市场变化的战略调整,也是华为文化不断调整的结果之一。
2010年,任正非在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开放、妥协与灰度,并将其确定为华为文化的精髓以及华为管理团队的标准。
在2011年华为进入企业市场之后,任正非有一次谈到,华为过去就是“黑寡妇”的形象,与华为合作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但是他从都江堰的修建过程中得出了“深淘滩、低作堰”的感慨,华为应该依靠提升人均效率以及与利益相关者形成同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他看来,华为这朵“鲜花”一定要实行插在“牛粪”上的战略,这个“牛粪”可以是华为的“牛粪”,也可以是别人的“牛粪”,不能闭门造车搞创新,而是应该虚心而广泛学习,“如果不开放,公司最终会走向死亡”。
不过,任正非也表示,二十年来,华为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并在全球化竞争中奠定了基础,未来华为工作和战略调整的“魂”,应该仍然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
在华为尚且弱小的时候,华为提出了“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口号,不过这更多出于精神,而在华为已经成为世界级企业的今天,华为更强调用制度来保证这种文化的传承,特别是实现跨团队的文化管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定义今天的华为文化?华为一位管理顾问在其即将出版的新书中表示,简单来说是八个字:非马非驴,亦中亦西。以理想主义为旗帜、以实用主义为纲领、以拿来主义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