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 English | 邮箱登录 | 员工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搭建再保险“数字基建”

发布日期:2023-11-03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阅读:394 [返回]

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启动运营

搭建再保险“数字基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本报记者 谭乐之

近日,由上海保险交易所和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3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召开,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运营。

在与会嘉宾看来,启动运营再保险“国际板”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助于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也有助于打造透明、便利、高效的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搭建再保险“数字基建”。

再保险“国际板”首单业务签单

当天,阳光财险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作为再保险“国际板”首批进驻机构参与现场签约,并与再保险“国际板”系统平台顺利对接,成功出具再保险“国际板”首单业务。

该业务是阳光财险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与土耳其当地保险公司合作的工程一切险,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在土耳其投资兴建的光伏发电项目提供保险保障,是再保险“国际板”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用绿色保险保障清洁能源的典型案例。

今年6月初,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原上海银保监局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宣布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再保险交易市场。再保险“国际板”宣布在临港新片区正式启动以来,多家险企高度关注、积极响应,快速整合内外部资源。截至目前,15家保险机构集中签约进驻国际再保险功能区。

中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春雷表示,国际化是再保险的天然属性,再保险“国际板”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再保险业进入双向开放的新阶段。中再集团作为中国保险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和主力军,将充分发挥再保险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独特优势,不断深化全球化布局,全力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风险治理,为全球风险保障和金融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

“双向开放”离不开数字化建设

实现再保险“双向开放”,离不开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正在深刻改变保险业的业务链和价值链,重塑经营逻辑和商业模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和春雷表示,再保险业天然具有平台型公司的独特价值,要充分发挥保险业数据资源聚合和跨行业数据连接优势,全面推动直保再保融合、产业融合和政企融合,打造“再保+科技+服务”新模式,构建“科技—产业—保险”循环畅通的生态圈,逐步实现从被动的损失分摊向主动的风险减量全过程管理转型,从单一风险保障的提供者向综合风险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转型,在全面融入社会风险管理大生态的过程中,扎实走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再保险的交易周期长、环节多,人员面对面磋商是行业惯例。”上海保险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春生表示,从国际经验看,依托场内市场的集中交易组织方式,有利于信息交互和信用增进,更符合机构间大规模协作生产的客观规律。

对于怎样建设好再保险“国际板”,任春生表示,将立足基础设施定位,充分尊重市场和行业运行惯例,不直接介入交易、不干扰价格形成,重点弥补市场不足,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场内市场价值。

一是前端通过要素集聚为交易“促活”,提供集中办公场所和交易设施,提高信息交换的可持续性和交易达成率。二是中后端通过数字新基建为交易“提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平台专注提供标准化的中后端系统服务。三是完善规则机制为交易“拓面”,积极争取承接监管政策试点和地方营商政策支持,促进保险、再保险交易机制创新。四是加强监测自律为交易“体检”,强化系统风险防范。五是深化国际交流为交易“破圈”,加强与全球保险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参与度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