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本报记者 谭乐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近日,《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专家评审会召开。《白皮书》由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再寿险”)、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镁信健康”)及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编写,南开大学—镁信健康精算科技实验室提供学术支持。
专家评审会邀请医疗、商业保险及高校等领域专家代表,围绕《白皮书》内容,就创新药械多元支付体系建设及商业健康保险可发挥的作用、路径建议进行探讨交流。评委对《白皮书》主旨立意、论据详实程度及趋势观点给出较高评价,一致同意《白皮书》发布。
《白皮书》系统梳理了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现状。《白皮书》指出,商业健康保险对于创新药械的保障已进行诸多有益探索,形成完善的产品条线保障框架,包括普惠保险、百万医疗险、中端医疗险、高端医疗保险等,可根据消费者保障需求和支付意愿提供不同层次服务保障。伴随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人们对于先进的医疗及药械服务具有更高认知和更强有效需求。保险业重点关注中端医疗险、带病体保险产品创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白皮书》估算,2024年商业健康保险针对创新药械的总赔付额为124亿元,这一规模连续3年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103%。
《白皮书》形成多个核心结论。
第一,明确界定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的定义,指出不同主体因经营逻辑不同采用不同形式为创新药械付费,为“创新药械的多元支付机制”。
第二,总结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的实践。不同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决定了本国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等不同支付方对创新药械的保障范围、待遇水平与管理模式。
第三,在全球经验下,创新医药产业作为被支付主体,也需要在多元支付体系中积极参与风险共担,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与保险产业融合,尤其是参与商业健康保险的风险共担。
第四,药品目录是各个市场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医药产业沟通的重要桥梁,目录管理能够帮助保险公司精准厘定价格,开启药企和商业保险公司对话的契机,两者共同设计风险共付机制,提升健康保险保障效率。
第五,商业健康保险支付贡献扩大的前提是提升其覆盖面,这主要依靠营造整个社会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氛围。提升企业投保和个人投保意愿,需要政府部门提供相关舆论支持和政策支持。
业界人士指出,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的复杂性较高。为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以及保险业和医药健康的融合难度,应在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创新过程中加强标准化建设,凝聚行业共识,形成统一的、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和差异化需求的多层次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作为和创新医药健康产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打通创新药使用堵点,加强保险与医药产业端融合并引入共付机制,进一步提升商业医疗险的支付效率。
据介绍,2月27日,中再寿险将联合镁信健康正式发布《白皮书》,以期凝聚更大的跨行业共识,并利用自身数据优势、平台优势、产业融合优势持续探索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提高创新药械的覆盖面和可及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