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本报记者 杜亮
小卫的车险快到期了,保险营销员向他提出,三责险保额有点低了,能不能从50万元加到100万元?小卫脑子飞快转了一下:虽然他平时开车都在市区,较少远足,出人伤事故的概率很小,但是想起两年前朋友外出游玩遭遇的那场严重车祸,一百万还不够用。于是他狠了狠心,索性将保额加到了150万元。“多花几百块,买个安心。”小卫说。
责任保险是一种以被保险人依法应负的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近几年,小卫发现,责任保险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从机动车三责险到安全生产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雇主责任险、董事责任险,甚至还有停车场责任险,等等。责任保险作为财产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补偿和风险管理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看一组数据:2021年,我国财险公司责任险保费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18亿元;2022年,责任险保费收入1148亿元;2023年,责任险保费收入1268亿元;2024年,责任险保费收入1372亿元,稳居财险公司非车险保费收入前三位(其他为农业险、健康险)。
更为“惊艳”的是,责任险的总保额“断层式”领先于另两大非车险种,以保额论,是当之无愧的非车险第一大险种。这意味着,同样的保费收入,它给社会提供的保险保障金额巨大,能够显著体现保险的责任与担当。
当前,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保险需求(购买保险)本身属于一种消费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保险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稳定居民消费的信心,从而增强和扩大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其中,大力发展责任险,推动责任险在各个“应用场景”下发挥保障作用,进而提升全社会的风险保障金额,这是促进消费的重要一招,也是财险行业需要重点研究和部署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