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背起50斤的行囊,赶在日出之前就匆匆出门了,今天晓茜、范强我们一起相约德胜门乘车共赴海坨山。
海坨山我之前和朋友去过一次,给我印象颇深,从此我喜欢上了重装登山的感觉,那是一种体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感觉。
海坨山位于享有“夏都”之称的北京延庆县,属军都山,大海坨山、小海坨山和无名山,三分天下。传说中的“富士山惊现京城”,说的就是每年10月到次年6月可能出现的“海坨戴雪”。海拔1800米以上是大草甸类型的植物带了,金莲花、黄花菜、手掌参、地榆、拳参、山丹都可以在海坨看到,现在这里已经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如果下雨,会看到“海坨飞雨”又名“吞奇吐秀”,早上还可观赏日出--传说中的“海地层曦”。海坨山常年平均气温比北京城区低15度左右,主峰大海海坨海拔2241米,为北京市第二高峰,这次我们攀登的是小海坨,海拔2198.388米。
沿着京藏高速一路向北,在飞驰的汽车上抛开北京城区的阴霾,远离城市的喧嚣,奔向另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蔚蓝天空。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怀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情在延庆长途车站下车了,下车后阵阵凉风袭来,吹散了久在城市而紧皱的眉头,抚平了躁动的心,尽情享受着秋高气爽,大口呼吸着略带泥土气息的空气。
吃过早点,我们迫不及待的换车前往我们海坨之行的起点----闫家坪。这次我们的挑战路线是从闫家坪----小海坨----啤酒溪,全程28公里。一路从平原到山区,蜿蜒起伏,层峦叠嶂,驱车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闫家坪。我们三个人争相挤出狭窄的车身,进一步让大自然紧紧的拥我们入怀。共同感叹着大自然的壮美豪迈,顿时体会到心胸宽广的感觉。
号称排骨队队长的我背好行囊,健步而上,我们此行的后勤部长晓茜紧随其后,接下来是随团摄影师范强。我们一口气冲到了半山腰,迫不及待的想登上这座小山峰的顶峰,然后向小海坨进发。
可是,就在这时,我们的摄影师范强回身准备把着美景留在相机中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自己恐高,脸色苍白的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浑身发抖着,不停地冒着冷汗,50斤的背包现在好似枷锁一般把他紧紧锁在地上一动不动。就这样范强做了一个小时的思想斗争,到底是现在继续上山还是原路返回。晓茜和我不停地鼓励着范强,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不能有任何一个人掉队。范强,是我的哥们儿,他曾经爬过最高的山就是43米的景山,这次对于他的跨度之大可想而知。最终我先和晓茜爬到了山顶,卸下包,快步跑到半山腰,接过范强的背包,拉着瑟瑟发抖的范强一起走到了山顶。
山顶上一片宽阔的大草甸,虽然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但是满山的绿色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小野花,美不胜收。我们的摄影师现在脸色也缓和了很多,背上了沉重的行囊,举起相机,一路的快门声音响彻耳边。偌大的山上只有我们三个人的身影,一路翻山越岭,沉重的背包使我们体力严重丧失,汗水洒在每一个脚印,但是我们是开心的,因为从来没有过的沿途美景让我们忍不住驻足欣赏。转眼间就到了下午两点,我们简单的吃点面包之后继续出发,因为我们离小海坨顶峰还有一半的路程。我们三人时而穿松林,时而踏草海,走走停停,美景尽收眼底。
下午5点半,风渐渐大了起来,山上气温骤降,三个人在高强度的运动下不但感觉不到发热,而且还非常寒冷,我们拿出厚衣服穿上继续前行,小海坨的顶峰就在前方,我们三人顶着大风终于在6点的时候登顶了。我非常佩服晓茜,一个女孩子背着一大包的吃的,和我们一样翻山越岭,最后第一个登顶。非常不容易。匆匆照相留念后,抵不住严寒和大风,就快步赶到鞍部扎营,刚刚把帐篷扎好,太阳就藏在了山后。在帐篷里我们打开头灯,拿出瓦斯和炉头准备做饭,晚饭很简单,就是方便面,但是这方便面也许是我们几个吃过的最好吃的方便面。外面寒风凛冽,风力有8级左右,我们蜷缩在帐篷里聊天谈心。
外面繁星满天,我们钻在睡袋里准备除去这一天的疲惫。半夜大风吹的帐篷吱吱作响,帐篷外漆黑一片,夹带着几丝恐怖弥漫在空气中。一会儿,就感觉帐篷外有“人”,沉重的脚步声环绕着帐篷,帐篷外的草被踩得沙沙作响。我突然坐起来对晓茜说:“有人”!晓茜也回应我早就听到,吓得睡不着觉。我把头灯打开,灯光刺过帐篷把周围照的亮亮的。这时,那奇怪的脚步声消失了,剩下的只有山风在呼啸的声音,渐渐地,疲惫不堪的我们伴随着呼啸的风声入睡。。。。。。
第二天清晨,睁开朦胧睡眼,风比晚上小了很多,但是也有5级左右,帐篷外的温度依然很低,帐篷里结满了露水,我从敞篷里取出昨天剩下的一点水,发现晃一晃瓶子就可以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才发现水已经结冰了。范强说了一句玩笑话:“冰镇的矿泉水-5度,常温的矿泉水-15度”。我们煮好面吃过后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的行程。外面几个昨晚在山下过夜的驴友走过来问我们有没有碰到野猪,说他们昨天晚上扎营后听到了野猪的叫声,我们才恍然大悟,昨晚那沉重的脚步声不是人,是野猪。收拾完东西后,我们感觉包轻了很多,因为腐败的东西都被吃到肚子里。
十点的时候,我们从鞍部下山,坡很大很陡,这时,晓茜才发现昨天体力透支严重,现在下山腿已经没有一点力气,只能一点点的挪动步伐下山。因为下山路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一路阴冷湿滑,地上积压着以前的落叶,土地因为腐叶而发黑,一路密林,枝藤缠绕,脚下只有两个日记本宽的小路蜿蜒而下,一路我们快步前行,最终在3点15分我们走到了啤酒溪。我们用冰凉的溪水洗脸、洗手,喝上一口溪水,感觉这两天的付出真的很值并且不虚此行。小坐歇息,我们在下午4点走到了公路,结束了这次登山的路线,并且乘车返回。
回首山峰,谁都想不到自己是如何爬上去的,郁郁葱葱的山峰因为我们的远离渐渐的变小发黑,最后消失在视线中。
这次登山给我感触颇深,这次行程,登顶用时8小时,下山用时6小时,范强克服了自己恐高,虽然一路下山穿密林手被划出20多个口子外,但是下山后的他还是异常兴奋;晓茜在自己浑身无力的情况下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体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耐力。我想也许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不断超越自我吧!不断克服自己的弱项,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去攀爬并且最终征服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姜晓帆
201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