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费规模迅速扩张,险企偿付能力不足问题今年以来尤为凸显。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保监会共批复22家保险公司的增资计划,增资总额达121.93亿元,较去年上半年的增资规模实现了翻番。险企增资后,将暂时缓解扩张过程中资本金不足问题。
然而,在近日举行的上半年全保会上,保监会称,目前仍有9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其业务发展可能受限。
上半年保费大增险企资本金紧张
上半年,全国保费收入增长超过三成,人身险和财险业务的高速扩张,直接导致险企的资本金紧张,从而出现偿付能力不足。保监会近日透露,目前仍有9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其业务发展可能受限。今年4月,都邦保险收到保监会一份《监管函》,这是自2009年7月以来,都邦保险第5次接到相关《监管函》,连收罚单的都邦保险近年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多家险企出现的资本压力,缘于上半年的“扩张潮”。上半年,全国保费收入增长超过三成,人身险和财险业务的高速扩张,其中,近10家保险公司人身险的保费增速突破100%,而上半年增资的公司中,有7家前5月保费同比翻番。保费大增直接导致险企的资本金紧张,从而出现偿付能力不足。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定》,按照偿付能力,保险公司被分为3类: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为不足类公司,100%~150%为充足Ⅰ类公司,高于150%为充足Ⅱ类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类保险公司的业务将受到限制,而偿付能力充足Ⅰ类公司需提交和实施预防偿付能力不足的计划。
保监会表示,少数偿付能力长期不达标的公司资本状况改善缓慢,而部分保险公司由于保费高速增长,资本消耗较快,如果资本金补充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问题。
险企竞相增资同比实现翻番
为了提高偿付能力,多家保险公司选择了“增资”之路。7月13日,保监会正式批准阳光人寿增资计划,其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6.6亿元增至16.5亿元,其中阳光保险集团出资8.4亿元,天汇恒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5亿元,增资后阳光保险集团持有阳光人寿14亿股股份,占比84.85%。至此,今年以来第22家保险公司增资获批,这也使得今年保险公司的增资总额超过120亿元。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保监会共批复22家保险公司的增资计划,增资总额达121.93亿元,相较去年上半年险企50亿~60亿元的增资规模实现了翻番。
在上半年获批增资计划中,增资额最大的是3月人保寿险33.85亿元的增资,增资后,人保寿险资本金由54.17亿元增至88.02亿元。增资额最少的是昆仑健康险的0.6亿元增资,而另有不少险企连续增资,如信泰人寿在半年内增资两次,增资总额0.92亿元,阳光财险也于2月和6月两次增资,增资额共计6亿元。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险企在排队计划增资,近日,上市公司西水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参与天安保险股份增资,认购8.689亿股,认购总价款为8.689亿元。险企增资后,可暂时缓解扩张过程中资本金不足问题。
名词解释
偿付能力
所谓偿付能力,是保险机构资金力量与自身所承担的危险赔偿责任的比率。保费收得越多,保险公司所承担的危险赔偿责任就越大。
偿付能力是险企拓展业务和投资的基本指标之一,而增加注册资本金又是提升偿付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在保费收入大增的情况下,需要提高偿付能力,才能保证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乔倩倩)